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政策优化调整持续发力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随后的一个多月,相关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落实会议精神,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

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背景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发生哪些变化,背后的短期和中长期原因是什么?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逐一进行梳理。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市场格局将会进一步重塑。究其变化原因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方面。

从短期原因看,一是需求端基本面下滑。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购买力不足,需求端受到影响。二是供给端输血不足。在强硬的降杠杆政策下,房企暴雷潮不断蔓延,供给端处于深度调整期。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居民对于房价能够“持续上涨”的预期被打破,叠加信心不足。

从中长期原因看,一是人口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明显,长期住房需求基本面发生变化。二是城镇化进程放缓,住房供给逐步饱和。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虽比2021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但较2021年1.3个百分点的增速相比仍在减缓。三是房地产供给侧需要新发展模式,权益型投资将占据更大比例。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逐步由增量向存量转变,新发展格局下权益型融资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如REITs,居民可通过REITs享受到不动产增值收益,也自然影响到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

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中

中央及地方关于房地产政策在不断优化,整体来看,主要体现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

(一)需求侧方面,侧重于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

第一,推动“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大力促进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购房成本。第二,下调首付比例、存量房贷利率,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首付压力及还贷成本。第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含降低契税、换购退还个税等。

(二)供给侧方面,侧重于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保障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第一,优化住房供给结构,积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构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等。第二,全力推进“保交楼”、保障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总结与展望

在政策优化及市场转变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进行供给侧改革,应当发挥资金和产业力量,需要摒弃高负债的模式,发挥权益型融资工具的作用。房地产供给侧的深度改革需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如房企、银行、地方政府等,在摒弃旧模式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不断扩大权益型融资比例。

第二,稳定居民预期,通过解除限购、“认房不认贷”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通过降低首付、降低贷款利率降低购房成本。中国居民家庭资产中房产比例居全球首位,稳定居民预期是本轮建立新均衡的重点,也是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的有力保证。

第三,建立更加全面的“租购并举”体系,提高居民证券化参与程度,防止再次出现房产投资、投机过度扭曲市场均衡。鼓励居民在REITs市场参与分享不动产收益,进一步扩大REITs资产类别,包含更多的消费型基础设施、市场化租赁住房,在REITs体系完善中加强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保护和公平性的考量。

(中国房地产网)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 最佳实践项目亮点解读
分享到

© 2021 首开集团报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TOP


http://218.245.63.175/Content/weixinlogo.png
首开集团报
http://218.245.63.175/content/2023-10/25/001506.html
首开集团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