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山公园西门出来,继续向西往北海公园方向走,便来至陟山门街,街北侧门牌号标为5号的四合院落,大门总是紧闭的。该院院墙不高,但从居中而设的广梁大门上看,绝非一般民宅建筑。近观门前所立一米来高的矮墙,上书“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四年(1726年),在内务府设监察御史,以稽查内务府所属七司三院暨上三旗佐领管下事务,每月末进行奏报。清乾隆三年(1738)设置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又名稽察门各府御史处。
那么,大家在清宫戏里经常听到的内务府究竟是怎样一个机构呢?
作为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始设于顺治初年,各类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重的户部人员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庞大的机构。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下设“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就隶属广储司。《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在康熙年间长期担任江宁织造,深得康熙帝的宠信。内务府还有一项重要职能——管理清宫太监,太监有犯禁者,内务府有权“先行锁拿”。总管内务府衙门的内务府大臣,官阶为正二品,多由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兼任。
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隶属都察院。都察院是清代最高监察机关,为从一品衙门。设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掌管院事。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专为朝廷授予地方最高长官总督、巡抚的兼衔,不理院事。具体到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初以御史四人稽察,后改以协理陕西道及掌贵州道满御史二人兼管。主要工作就是注销。内务府各司院每年用过的钱粮数目,将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按款开造黄册进呈,送该衙门注销。广储司下属六库官员更调及取用存储物件之数,由该衙门随时稽查,每月初五、二十五日注销。注销的目的就是让皇家的一切开支用度合法化,故诸事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罢了。这点从其人员配备即可窥知一二。
作为目前北京仅存的一处保存完整的清朝宫廷衙门,它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原有房屋46楹。1949年后被单位长期占用。2004年,政府安排实施腾退,由故宫博物院负责修缮,现有清朝建筑43楹。2011年被北京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工会 李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