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欢舞,万象更新、2025年,农历是蛇年。
大泽藏龙蛇,在中国古代,汉画神像中、伏羲和女娲或作蛇驱或作龙驱,表明中国古代常常视龙蛇为一体,也有时以蛇为象征帝王的神物。传说汉高祖刘邦在秦末为亭长时、曾行经丰西大泽中,路遇大蛇挡路、乃拔剑斩杀大蛇。随后经过该地的人看到有一老妪对蛇悲哭,她说大蛇是白帝子,刚被路过的赤帝子杀害,说完后老妪就不见了。西汉时流行的上述传说、为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涂上了神异的色彩、同时说明当时人们习惯用蛇象征帝王。到了后代,人们不再以蛇象征帝王,而专以龙为帝王象征,明清时更是如此。
在古代,也将蛇视为勇猛的象征。传说蛇还是著名将领的化身。例如《晋书》中就记有西晋灭东吴的名将杜预,在荆州时因酒醉化为大蛇的神异传闻。在《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有两人以蛇为绰号,分别是天暴星两头蛇解珍和地隐星花白蛇杨春。
传说中、又将蛇、鹤都认为是延年之物,故象征吉祥。据王子年《拾进记》载,三国时东吴丞相张昭的祖母孙氏曾乘轻舟游于江浦之际,忽有一条三丈长的白蛇腾入舟中,她咒曰,君为吉祥,勿毒我、乃而将还,置于房内,一宿视之,不复见蛇。而邻居则看见一只白鹤由张家凌云飞去。孙氏占卜,卜人告诉她,此吉祥也,子孙当贵。后来她的孙子张昭果然为辅吴将军,位至丞相。当时人认为是承蛇鹤之祥。
蛇,在中国古代也被视为丰收或子孙繁衍的象征物,特别是在西南或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中,常见以蛇为母题的文物。时代最早的是相当于商代晚期古罚人进址出土的圆雕石蛇。稍迟一些生活在西南的古代民族更常以蛇为丰收或大地的象征物,例如云南省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发掘的古代滇人的慕葬中,经常出土有以蛇造型的文物。特别是在一座滇王的坟落中,出土了西汉中央颁赐的黄金印,印文为滇王之印”,印上的印纽也铸成一条蠕曲的金蛇,它成为滇王高贵的身份和权威的象征。
在以蛇为主要图像的古代文物中,常见的还有下述两项:其一是代表北方的玄武,其形象是下龟上蛇交缠在一起,最迟在汉代,蛇龟交缠的玄武图像,已与代表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合称“四神”用以代表四方。后来在道教中,蛇龟相的玄武,又成为北方真武大帝的神将。今日武当还保存有明代铸成的玄武铜像。其二是十二时(十二辰)中代表已时的动物为蛇、在隋唐时期的十二辰陶中,又常把它塑造成蛇首人身的形貌。
2025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如灵蛇般,机敏聪慧、勇往直前、蛇年大吉,步步生辉!(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