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房地产领域改革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让“居者优其屋”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过程中,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关于房地产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下,新的改革方向对房地产有何影响?如何更好地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有利于改善购房者的预期

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房地产市场是信心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着力推动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改革,这些都有望从中长期提振经济和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从根本上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但改革的落地需要时间,信心的传导需要时间,核心是看居民收入增速和持续性。

改革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增强个人和家庭的购买力,从而增加对房产的购买能力和意愿。改革将通过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从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方面,让购房者购买商品房放心安心。政府和市场将从多方面共同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期待。

如何从需求侧发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好房子”?一方面要提升居住品质,不仅包括房子硬件的品质,还包括房子所在社区的生活品质和公共服务等。尤其像一些“老破小”社区,总体品质比新建小区要差不少,这还要与城市更新等政策衔接起来。另一方面要助力住房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同时引导梯度消费,在住房可负担的前提下,动态改善住房条件、获得更好的服务。

发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好房子”,首先,要创新住房产品与服务。在满足住房质量要求的同时,开发商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住房产品,如智能家居、绿色建筑等。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提升“好房子”的吸引力。其次,要优化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增加房产的便利性与舒适度,提升房产附加值,满足购房者的需求。

发力保障性住房

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提高其购买意愿,就必须提高房屋供应效率,一方面,供应的区位要相对优质;另一方面建设和配套的品质要跟商品房一样,即建设“好房子”。

一是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热点城市,确保工薪群体能够买得起、租得起。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居住体验。

二是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在保证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放宽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增强工薪群体的购房能力。

三是规范租赁市场。政府应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制定租赁合同标准,保护租房者权益。鼓励长租公寓的发展,提供更稳定的租赁选择。

四是健全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除保障性住房外,还可以通过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五是改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在规划新建住宅区时,应考虑同步建设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宜居性,并让工薪群体能就近工作。

从民生优先这样的住房政策目标出发,通过供给侧要素价格的必要调整和重新组合,更好地、更快地、更大规模地落实好当前已经出台的配租、配售政策,工薪群体住房“价廉为美”不是梦。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五部门将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分享到

© 2021 首开集团报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TOP


http://218.245.63.175/Img/2024/8/20240813d2847f1a2f8d4db3ad4c6dc05723553e.png
首开集团报
http://218.245.63.175/content/2024-08/12/001920.html
首开集团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