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茶说

家兄归自江南,贻我明前安徽毛峰一罐。叮嘱沏茶时水温切勿过高,宜用玻璃杯冲泡,莫加盖。道是: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甚佳。喝茶看似平常,其实门道颇多。

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饮茶的历史已有几千年。唐代陆羽《茶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关茶之专著。宋人饮茶,于上流社会被视作一桩雅事。民间则斗茶之风尤盛。时人江休复《嘉佑杂志》就记有蔡襄与苏舜元斗茶趣事:

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

苏东坡更有《啜茶帖》,内云: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此帖乃苏轼宋元丰三年(1080)写给好友道源的便札,谈啜茶,说起居,落笔若漫不经心,整体布白则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当时,茶是上火煮的。此法传到日本,发展成为日本茶道。

如今的沏茶方式明初才逐渐流行。日后得以发扬光大。

若论喝茶讲究,曹雪芹笔下的妙玉应算一位。《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院”里,妙玉以埋在地下的鬼脸青花瓮中所储五年前玄墓蟠香寺里收集的梅花上的雪为水,以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盏中的成化窑五彩小盖钟为具,沏泡上好武夷山岩茶“老君眉”招待贾母、刘姥姥等人。事后且将刘姥姥用过的茶杯丢弃。多少显得有几分矫情。

反观沈复《浮生六记》中描写爱妻芸娘饮茶: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芸娘把茶叶放入花心,熏染花香,再以天然泉水加热冲泡。质朴无华,情趣盎然。夫妇至苏州郊野游玩,芸娘对语夫君:“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以修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我想,与高冷的妙玉相比,恐怕还是芸娘更为讨喜吧。

南方人眼中,北京人不太懂茶,喝茶方式亦不讲究。大瓷缸子泡高末儿,牛饮!作为北京人,我一直深以为然。直到观看了曹禺先生名剧《北京人》,才为之一变。作者借老太爷女婿江泰之口,将老北京没落官宦家庭大少爷曾文清喝茶之道娓娓道来,实属精妙:

他喝起茶来要洗手,漱口,焚香,静坐。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茶对我们只是解渴生津,利小便,可一到他口里,就有一万八千个雅啦,俗啦的道理。

看了这段描写,北京人不懂喝茶的看法恐怕可以休矣。

茶虽小道,只要不玩物丧志,不故弄风雅,以此陶冶情操,雅俗共赏,恰如周作人所说:

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工会 李仲民)

品云山茶逸兴释卷

口占三绝

其一

台窗拂照日光闲,

漫卷罗帱去欲还。

一卷情愁终不悔,

茶瓯香溢渡云山。

其二

秋风不解玉孤蝉,

露水清歌日日仙。

但啜春茶三足盏,

布衣肝胆照先贤。

其三

玻璃玉盏动流光,

一缕清茗满室香。

释手随风忽掩卷,

云山一梦到茶乡。

(作者 果树开花)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摄影天地
分享到

© 2021 首开集团报
广州阅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TOP


http://218.245.63.175/Content/weixinlogo.png
首开集团报
http://218.245.63.175/content/2024-04/26/001753.html
首开集团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