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7月宏观经济和房地产数据,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销售以及房企到位资金持续下滑。此前央行公布的社融数据也验证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各相关部委和四大一线城市也相继作出表态。
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确,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具体政策,何时出台?市场对此充满期待。
一线城市的政策空间
一是取消“认房又认贷”。目前包括四大一线城市在内的16个城市仍然采取“认房又认贷”政策,其中尤以四大一线城市最为严厉。“认房又认贷”政策对居民改善性居住需求造成严重制约,亟待做出调整。
二是适度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目前四大一线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明显偏高,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对于非核心区、远郊区项目,可以适当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鼓励核心区人口向外围疏解。
三是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目前北京住房均价已经超过6万元/平方米,五环内更是罕有单价6万元以内的房子。按现行标准,北京绝大部分项目都被划为非普通住宅,而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以及契税等都远高于普通住宅。
四是适当放开商住项目的限购限售。以北京为例,据统计目前有230多个商住项目,存量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沉淀资金高达8000亿元。放松商住项目的限购限售,不仅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平抑过高的房价,而且深陷商住房泥潭的开发商也将得以解套。
政策工具需更精准有力
地方政府积极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出台新一轮政策措施。其中郑州率先推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5条措施,南京出台了包括住房补贴、集体土地房屋征收推行房票安置、建立“安置房源超市”等8项措施。合肥则大胆提出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探索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探索土地供应“定向挂牌、协议出让”等举措。
近日有媒体曝出,福州、厦门、成都、沈阳等多个城市拟于近日调整优化限购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限购取消后,当地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可进一步降至20%、30%。
尽管此前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刺激”政策,但从市场反应看,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关键是市场供需两端的核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供给端,民营房企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实质性改善,大批已经暴雷的房企仍在死亡线上挣扎;未暴雷的房企也因市场形势恶化,逐步滑向风险边缘。需求端,市场预期不稳,居民消费能力减弱,加之一些城市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措施依然严厉,严重制约了市场恢复进程。
针对供需两端存在的问题,政策发力点应围绕“保、松、降”三个字展开。“保”即保房企资金链、保交楼;“松”即放松一切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行政性干预政策;“降”即降低购房成本,包括降首付、降税费、降房价。特别是降房价,应当给予开发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允许开发商以降价促销的方式展开自救,以尽快回笼资金。(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