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当前城镇家庭住房中,三成以上是本世纪之前所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就要治疗一样,房子也需要检查、维护,也需要养老。谁给我们的房子养老?养老金从哪来?有关部门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这项制度有望为确保居住安全,保持居住品质,实现商品住房价值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对老房子的养护首先关乎居住安全、关乎居住舒适度。城乡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老旧小区中设施设备及管线锈蚀老化、屋面渗漏、墙体透寒等问题并不鲜见,影响居住体验。
探索建立住房养老金制度,就是要未雨绸缪,为房屋积累养老金,定期对房屋进行体检,加强修缮,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让人们住上更安全舒适的房子。
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对于老旧住宅的维修,主要资金来源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但很多小区的维修资金已经不能满足维修和品质维护的需要。特别是需要进行房屋基础及结构修缮、外墙渗水修补、外保温层更换、消防及电梯设施更新等较大规模工程时,需要高额维修费用。然而,当前老旧小区的专项维修资金正快速减少甚至枯竭。调查表明,南京有约30%的房屋未归集维修资金,已归集维修资金且当前有结余的老旧小区中,又有28%的余额低于10万元。
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资金从哪里来?除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继续作为房屋养老金来源外,也可以探索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房屋养老金。同时,房屋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的结余也可以纳入。此外,小区中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收益,都可以作为房屋养老金的来源。
有人觉得,设立房屋养老金制度,可能需要让持有房屋的人缴纳更多的资金用于养护住房,这会不会增加居住成本?
看待这个问题需要算总账。设立房屋养老金制度首先是为了确保居住安全和居住品质。另外,养护得好的住房,其流通性才会更好,让我们手中持有的资产更保值。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房屋养老金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为确保居住安全和保持居住品质,需要完善一系列保障制度,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会议曾提出,将积极推进房屋养老金、房屋定期体检、房屋质量保险“三项制度”试点。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能够发挥好资金的支持作用,可以进一步结合房屋体检制度,定期对住房进行体检,发现安全隐患和需要修缮的地方,为老房子“治病”。同时,可以给房子“上保险”,为居住后出现的房屋质量问题提供快速维修及赔偿保障,并倒逼施工单位增强质量意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多项制度综合推进,有利于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形成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
(经济日报 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