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由市政府印发。规划聚焦基础设施类系统保障,聚焦危旧楼房和简易楼,将通过街区统筹,实现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安全等设施更新改造,实现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和简易楼等居住类更新改造和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与老旧厂房“腾笼换鸟”等产业类更新改造。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
规划明确,北京的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依托《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分圈层差异化明确更新方向,核心区强调保护更新,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共融;中心城区突出减量提质,推进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城市副中心承接功能疏解,塑造城市建设特色标杆;“两轴”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国际城市文化形象;平原新城及地区全面承接疏解,推动平原新城发展建设;生态涵养区探索绿色发展,优化涵养地区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规划明确,探索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模式。持续推进平房区申请式退租、换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完善“共生院”模式,逐步拆除院内违法建筑,恢复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保持老城格局尺度,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生活场景。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重点推进基础类改造,着力保障房屋安全;持续推动住宅节能改造,提升建筑性能;推进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注重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要优先解危排险,保障安全底线,做好危旧楼房翻建和简易楼有序外迁腾退;严控范围、标准和成本,做好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攻坚。
老旧楼宇纳入城市更新范围
规划明确,鼓励老旧楼宇、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等存量资源升级改造,支持非居住建筑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促进职住平衡。
针对商圈商场,规划提出,核心区传统商圈更新应展示首都形象、体现古都特色,注重对社区商业设施短板的补充;中心城区传统商圈更新应以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欠缺设施;副中心传统商圈更新应在“组团中心—家园中心”模式框架下,满足居民高品质和便利性购物需求。针对老旧厂房,规划明确,五环路以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旧厂房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引入产业创新项目,完善城市功能;五环路以外其他区域的老旧厂房聚焦打造高精尖科技创新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
塑造“两轴”沿线公共空间
规划提出,要塑造长安街、中轴线等城市重要轴线沿线的公共空间,提升温榆河、清河、通惠河、坝河、亮马河等河流沿线环境,改善京张铁路、京秦铁路、京广铁路等铁路沿线的城市空间,面向市民日常游憩需求,提高各级公园绿地、小微绿地、附属绿地的品质和功能。
八张清单统筹街区更新
“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坚持规划引领,形成“规划加策划、策划转行动、行动推项目”的城市更新实施框架。根据街区问题和资源清单、需求和愿景清单、策略和政策清单,统筹生成街区更新任务清单、项目清单。
打造北京城市更新“1+N+X”政策体系:“1”是指推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为城市更新实施提供法律保障;“N”是指针对各类更新对象的差异性、更新阶段的多元性,深化配套政策研究,加强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X”是指城市更新相关激励政策、标准、流程、指引等各类政策和标准规范。
聚焦178个重点街区
“十四五”时期,聚焦178个城市更新重点街区,形成各区主要更新资源及任务台账,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10000户申请式退租和6000户修缮任务;推进500万平米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任务、3100万平米节能改造任务及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改造项目;实施100万平米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推动500万平方米低效老旧楼宇改造升级,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有序推进700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等。
(本文节选自《北京日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