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钱大昕曾写过一篇名为《弈喻》的文章,说的是有一次在朋友家看人下棋,一名客人老是输棋,钱大昕于是讥笑他,认为他棋艺不如自己。客人便请求和钱大昕对弈,结果钱大昕处处被动,大比分落败。他由此感叹:看问题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不可自以为是。
现实中,有的人对别人的错误洞隐烛微,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若不见,习惯于自以为是,出现了问题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往往看到都是自己好的一面。只有变换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审视自己,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如钱大昕在《镜喻》中写道:“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以他人为镜,有了他人的意见和提醒,自己就可眼明心亮,少犯错误。反之,如果丢掉了这面“镜子”,自命不凡,就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旁观者的批评,是人生道路的“罗盘针”、提升自我的“催化剂”,是惊醒“梦中人”、唤醒“迷途客”的法宝。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党员干部应当涵养广阔胸怀,拿出虚心以待、胸怀若谷的姿态,砥砺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自觉,对于自身问题不回避,不推卸,敢于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及时打扫身上的“灰尘”和“污垢”,从而“刮骨疗毒”“切除病灶”。
修身以不护己短为第一长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尚且如此,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有躬身自省的自觉,既要“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知道差距;更要“以镜考己行”,不蹈覆辙。
观于明镜,身自端正。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对标看齐,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取长补短,再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虚心请教,揽镜自照,克己内省,迁善改过,让修身正己成为常态,不断修正言行偏差,当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纪委监督检查室 王靖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