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古人曾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予以形容。一味追求形式,只会适得其反,把事情办坏。在浩瀚史册中,古人还用实际行动或责罚、或力戒、或怒斥形式主义,今天看来也颇有启发效用。
形式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追求空谈,文风不正。明朝初建,朱元璋夜以继日,操劳国事,有一次,一名叫茹太素的官员上一奏折,竟长达17000字,他先沉下心自己看,看得头晕眼花也不知其所以然,无奈朱元璋让手下读来听,都念到6300余字了还没讲到主题,朱元璋大怒,“虚词失实、巧文乱真!”遂将茹太素痛打一顿,又耐着性子接着听,直至读到16500字,在最后500字茹太素才提出五条建议,朱元璋认为有些道理,采纳了其中四条。朱元璋由此决心对文牍空转、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整治,明确要求“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文风关系作风,那些照抄照搬、敷衍应付的行为要不得,辞藻浮夸、材料先行的做法同样要不得。
形式主义易导致务虚奢华之风,若不加以遏制,大有蔓延之虞。宋仁宗赵祯崇尚节俭,一天晚上,他处理政务已到深夜,觉得又冷又饿,很想让御厨做一碗羊肉汤来吃,但最终仍未开口。次日,他将此事告诉了侍臣,侍臣很是自责:“您下旨即可,我们马上就会奉上。”宋仁宗却道:“我如果在夜间随意索取,厨房将会形成惯例,不管我要不要,都会杀羊以作准备,一年下来将浪费数百只羊,这既伤生害物,也是极大浪费啊。”这让我们想起了现在有些地方层层加码落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担当作为,而是不切合实际的层层甩锅,进而导致政策从落实变成落空。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向形式主义亮剑。作为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是顽瘴痼疾,不仅有各种现实表现,还有滋生它的不良思想文化土壤。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从思想深处铲除形式主义生根发育的土壤。(纪委监督检查室 张倩宇/供稿)